幼儿园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1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课程计划里,"认识时钟"是幼儿学习内容之一。大班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大班幼儿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幼儿通过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知道钟(手表)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教育幼儿学会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和特点,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规律。
2、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通过活动,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并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的良好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整点和半点;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点和半点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准备:
实物大挂钟一个、自制青蛙大钟一个(时针、分针的'针尖上分别贴有乌龟、兔子图案)、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幼儿一日作息图片六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
一天清早,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只美丽的大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的叫起来。人们赶紧起床,妈妈开始做早饭,小朋友准备上学校,爸爸准备下地干活去......
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你是几点起床的?
(3)你每天都是怎样醒来的呢?
(某某叫的、自己醒的、闹钟闹的、看手机(表)、其它……)
3、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都是能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的好孩子。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大人们是通过什么知道时间的?(用闹钟、看表知道时间。)小朋友愿不愿意也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能够自己按时起床,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
二、自主探究(一)初步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大挂钟:它叫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还看到过哪些钟表?钟有什么作用?
2、出示自制青蛙大挂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有什么?(1—12数字、有三根针)。
3、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帮助幼儿分别认识秒针、分针、时针的名称、特点及运转规律: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它走起来特别快。它走一圈是60秒,也是一分钟。;这根长长的很苗条的针叫分针、它走起来像兔子那样快,它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它走一圈就是一小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拨钟);这根短短、粗粗的针叫时针,它乌龟一样走得很慢,它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二)、认识整点和半点
1、教师通过拨钟、讲解,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拨针,幼儿说正确时间);当分针指向数字6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说时间,个别幼儿拨针)。
2、反复练习几次。
3、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说说我的一天: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按要求动手操作拨钟。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羊,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师答:几点钟。幼儿立即在钟面上拨出相应时间,老狼检查,当发现有错误时间时,该小羊被吃掉。如此反复进行游戏。
三、珍惜时间我们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久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钟有多长(让幼儿听闹钟走60秒,并轻轻数数至60),知道60秒(即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时间是不会倒退或停止的,它只会一直不停地向前走,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惜生命。
幼儿园教案2[原创]大班教案《保持安静》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了解保护嗓子的一些方法。
2.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一段幼儿平时大声吵闹的录音磁带。
三、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实验体验--聆听体会--游戏再现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听一段真实的录音。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乱糟糟说话的声音、大声喊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你们听到的其实就是你们平时发出的声音,老师在你们说话时悄悄录下的。
2.师:你们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觉?(乱糟糟的、很吵闹、听了不舒服、有点刺耳、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了、耳朵里嗡嗡嗡的响……)
3.教师小结: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我们听了这种声音会觉得不舒服,我们把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刺耳的,嘈杂的`声音称作"噪音",经常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不但会损伤我们的听觉,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师:想一想,如果你经常大吵大闹或大声讲话,时间久了,你的嗓子会有什么感觉?(疼、干、红肿、发炎、嘶哑、声音哑了)5.教师小结:因此,为了我们的嗓子不受伤害,能不能大声吵闹呢?除了不大声吵闹,还应注意什么呢?(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尖叫,多喝水,不用嗓过度……)6.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大家以后还想不想听到这样的吵闹声呢?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吵闹声呢?(小声讲话,不大喊大叫,不尖叫,不发出刺耳的声音……)
(二)实验体验
1.师:刚才我们知道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应该小声讲话,可有的小朋友会说,那么多人都在说话,我如果声音小,别人会听不清。果真是这样吗?咱们试一试。请幼儿小声交流:现在请你们用小一些的声音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看看你们相互之间能不能听清对方的谈话。(幼儿小声交流)
2.师:能不能听见?能听清楚吗?请幼儿大声交流:这次请你们大声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3.师:现在请小朋友比较谈话方式好的上哪一种?为什么?(小声说话,相互之间很容易就能听得见,而且也不吵闹,说话很省力:大声说话太吵了,说话费劲,听话也费劲:有时反而听不清,令人不舒服。)
4.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当许多人在同一地点同时交谈时,大声吵闹反而会使我们的交谈变得更费力、更吵闹,而小声说话会使我们更清楚、更省力地进行交谈,也会觉得很舒适。……此处隐藏9412个字……会浮起来,好不好?
幼:好
师:我们把沉下去的画叉,浮起来的画钩。
三、对试验记录进行比较
四、幼儿得出“大的东西就会沉”的结论,教师用事实予以纠正
五、教师总结
师: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反思:
一、在导入时我设置小象贝贝往树洞灌水救皮球的故事。一开始就用故事情节抓住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设计了六种浮力的实验,并让所有幼儿在实验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幼儿的亲身感受,不仅让幼儿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更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玩中学。
二、我对教学浮力的实验节奏把握偏快。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克服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逐渐变得从容。
三、我在这节课中虽然用言语、微笑、眼神、手势带动和感染了幼儿,但有时语言不够精确简洁,手势不够协调到位。下次,我还要注意使用有效的活动时间,让教学更优化。
幼儿园教案13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图一张(画有小标记),回形针10个,筐5个。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学习分类。
(2)认识常见小动物,知道它们各自爱吃的食物,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按指定的.小标记进行排序及匹配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要点
引导幼儿看底版图,了解小标记。让幼儿取筐分类,找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按指定的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说一说,这个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把它找出来,再给它们匹配相应的小食物。
活动过程
(1).将筐里的实物分类。
(2).分别按指定的小标记进行排序活动。
(3).再给小动物分别匹配相应小的食物。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幼儿园教案14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能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收集“鸟类”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鸟可以叫什么?(出示文字:“禽”)
2.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叫声非常动听的禽,叫什么禽?(鸣禽)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3.那么家禽、猛禽、鸣禽、水禽各有哪些?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鸣禽黄莺、画眉鸟。水禽丹顶鹤、鱼鹰。特殊的鸟类不会飞的鸵鸟普通飞禽麻雀
老师小结。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高度2、5米左右)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比蜂鸟重78000倍)
4.飞得最快的鸟什么鸟?(雨燕)
5.地面上跑得最快的是什么鸟?(鸵鸟)
6.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7.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并进行传阅。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教案15活动目标:
1、乐意与别班的孩子交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2、尝试有动作有节奏的念出自己和新朋友的名字。
活动准备:樱桃、草莓、苹果贴纸若干,活动前贴于孩子额头。
动物胸卡若干活动前贴于孩子的胸前
孩子们已经会做“找个朋友”这个游戏
学习过有节奏的念名字
场地布置:把位子刻意得摆放成两个两个组的爱心形
活动过程:
一、迎新朋友
小班的孩子欢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引导孩子们用各种方式打招呼,如“你们好!”、“HI”、“HELLO”等。
请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测对方所在的班级,相互用响亮、有节奏的声音来讲述。如:方孩子说:“他们是xx班的”,另方马上回答到:“对,我们是xx班的”。
二、大家认识下吧你们想和我做朋友吗?那我们怎样可以成为朋友呢?你们知道我是什么班的老师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示范有动作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如:“我是小班的.,我叫xx”,并拍三次身体的不同部位。
老师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也来介绍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师那样用有动作有节奏的话来介绍,让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都认识你,好吗?
老师和孩子在起,用夸张的动作重复模仿刚才介绍自己名字的幼儿,以表示关注和应答。
三、咱们交个朋友吧
你们想不想和别的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啊?你会怎么和他交朋友啊音乐游戏《找个朋友》,引导孩子们寻找和自己胸卡样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带小鸭胸卡的孩子去寻找同样佩带小鸭胸卡的孩子,找到后做些友好的动作,如握手、拥抱、微笑等。和好朋友聊聊,相互询问对方的名字
用配合动作有节奏的话语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如:他叫xx,他是xx班的,并做不同的身体动作
四、和新朋友做个游戏
集体舞《幸福拍手歌》,引导孩子们根据胸卡上的动物特征和新朋友合作做动作,由老师评比出哪组或哪对好朋友合作做得最好,让他们进行有节奏有动作的介绍彼此,然后大家就模仿他们的动作。
五、活动的延伸:
送请柬,交新朋友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级名称及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寻找,然后请新朋友带上胸卡,带回活动室相互交谈、游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