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03 16:28:34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1《走进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小课题。纵观本册教材,上一个单元已经为学生介绍了祖国的基本概况,学生已经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了解到了祖国。三单元,设计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由于学生在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里已经了解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分布在祖国各地。通过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已经了解了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18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因此,《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一课在本单元起着统领作用,使学生从整体感知,感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对了解各民族独特的灿烂的文化也很感兴趣。由于在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一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因此我在上课前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的资料,从他们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方面来收集。由于我校地区郊区,家里有电脑并且能上网的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在查阅资料这一块,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认真研究本课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特点,绚丽的民族文化。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

六、说教法

教法要服务于学法,要体现和渗透学法。《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平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3、知识竞赛,巩固学习。在课堂中开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学习民族语言。学生对新知识都有比较强的学习欲望,这样设计让学会感受少数民族的语言魅力。

5、畅谈所想,回归主题。本课的难点是形成各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以上几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以后情感得到升华,从自身出发,谈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本班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愉快的体验成功的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本课难点,我设计出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

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开始这一课的学习,三个问题“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是多少?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人的记忆有一个渐渐遗忘的过程,巩固旧知的形式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很好得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旧知识,一方面检测学生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面也很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视频激趣

《课标》中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蒙古族的视频,并配上蒙古族的歌曲,在学生观看以前,给出明确的观看要求,“边看边思考这是什么民族,你对这个民族又哪些了解?”这样充分的利用资源,小学生对音乐,图片比较感兴趣,这样能使他们对少数民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深入了解其他民族埋下了铺垫。

(三) 畅谈所知,了解风俗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课标》中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的资料,然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样,可以以文字配解说的形式,也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录像歌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展现。这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善学,乐学,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除了学生小组展示的方式,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从学生没有介绍到的方面去补充。

(四) 知识竞赛,综合提高

这一环节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各民族的题,由学生抢答。这一活动再一次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烂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这一活动是对上一活动的巩固与提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由于是竞赛的形式,学生参与的兴趣应该比较浓厚,积极性较高。

(五) 我也学一句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这一个环节学生应该更加喜欢。因为本班的学生都是汉族人,学生也少有到外地旅游的机会,因此,他们对学习其他语言应该比较感兴趣。在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以后,再让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让他们感受少数民族语言的魅力。

(六) 畅谈所想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领略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那面对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怎 ……此处隐藏5159个字……物形象。

编排本课的用意有三:一是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二是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凭借自主阅读,了解托德和老板“尖酸刻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物品质。

3、了解作者抓人物神态和语言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作者”辛辣、夸张“的描写笔触。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要重视文本以外的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应当不断地汲取相关的学习资源来充实文本,让课文“厚”起来,让课文“活”起来,让课文“立”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体悟为本位。语文课的独立价值在于语言文字,语文课首先要重视预压的涵咏、品味,语文课应当上成语言文字课。如果要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始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开门见山,谈话激趣

第一步:直接读题导入,并问学生:看到魔力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当你看到金钱的魔力这五个字的时候,相信大家肯定会想起一句俗语,七个字:有钱能使鬼推磨。师板书:有钱能使 推磨,然后板书:鬼(写得很大,红色粉笔)

第二步:再问学生:见过鬼吗?我也没见过。因为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鬼。这句俗语中的鬼指的是什么人?哪些人?怎么样的人?指的就是这一类见钱眼开的,吝啬的人。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爹妈,但这类人有共同的爹妈,那就是——金钱。

这个环节从“魔力”切入,引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很自然地开展声势浩大的捉“鬼”行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两个“鬼”,在短时间内理清课文的线索,概括了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别具匠心的课题通俗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为下个环节深刻揭开鬼相、鬼品奠定基础。可谓“课伊始,趣即生”。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鬼抓出来,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这篇课文中的鬼有几位?

板书:托德 老板

师:根据板书中的人物把这件事说一说。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的节选,话语方式和其他课文有所区别,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认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重点感悟扫平障碍。

第三环节:比较阅读,感受托德

1、我们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托德和老板是鬼,有证据吗?能从课文中找到证据吗?鬼一般都有鬼相,和鬼品。划出最能体现托德鬼相的句子,然后在旁边概括最能体现他鬼品的词语。

2、汇报交流

句子1: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最蹩脚的给我。

抓住蹩脚这个词语体会托德的以貌取人,傲慢无礼。生板书:以貌取人

句子2: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么?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抓住刻薄、哼来理解

句子3: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这一句的理解我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8种以上不同的笑?

第二步:出示笑的词语:最热闹的笑是哄堂大笑……最动人的笑是……最伤人的笑是……

第三步:说说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

第四步:课件出示沙皮狗的脸。你看,这里有什么纹?进而引读句子,有……还有……就像你往……

第五步:出示《红楼梦》里各种人物的一组笑的描写。再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笑。

这个环节重点抓住托德的“笑”来品鬼相,悟鬼品。我为了引出托德笑的可恶、恶心,从各式各样的笑展开,让学生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不断设置悬念,调足学生的胃口,最后呈现的画面不禁让所有学生捧腹:沙皮狗的外形与文中托德的笑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红楼梦》中的“笑”和《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的“笑”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明白作品的言说形式,形象理解马克吐温笔下的托德的“笑”的文学魅力,精彩至极。

第四环节:概括梳理,感受老板

第一步:马克、吐温通过对托德丑陋的笑容的刻画,让我们看清了托德这个人的嘴脸,

马克吐温又是抓什么描写来刻画老板的?(语言)用括号把老板说的话括下来。

第二步、初读感悟:用那些词来形容老板的一番话比较合适?(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语无伦次、天花乱坠)

第三步、思考老板如此说话的目的。

第四步、再读文本,梳理概括老板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说话策略分别是贬低同伴、奉承拍马、迎合迁就)

第五步、提炼托德和老板的共同点

学生感受到老板和托德一样都是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为了金钱而甘心推磨的鬼。

第五环节: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百万英镑》故事梗概和马克吐温的简介,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书内转移到书外,由课内转移到课外,激发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兴趣,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第四板块——说教学板书:

金钱的魔力

托德 老板

神态 尖酸刻薄 见钱眼开

语言 势力小人 奉承拍马

这节课有三个特点:一是揭题点睛。二是初读课文定点。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把这篇文章中的“鬼”抓出来。三是研读课文抓重点。在研读文本时,把为什么认为托德是“鬼”的理由找出来,即让生找托德的“鬼相”,在找时,用横线划出“鬼相”,在旁边加注,写出他的“鬼品”。而在研读托德“鬼相”时,重磅点拨“托德的笑”,行了写法指导,提升了文本解读。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